每逢用电高峰期,水东村经常停电。
海曲印象文化广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日照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挂职)杜昀轩向记者介绍,目前整个海曲印象文化广场片区2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21个,在建建筑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产值80亿元。在经开区,中储粮仓储物流项目一期浅圆仓主体建设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工作。
山东岚山港城智慧物流枢纽项目负责人铁鹏介绍:智慧公路港方面,沿着疏港大道、沿海路沿线建设了多个智慧停车场,目前已建成西潘、合庄停车场,其中西潘停车场为永久停车场,占地250亩,现有停车位550个,日均停车1500车次。这里不仅打造了涵盖海曲广场、海曲印、海曲图书档案馆、海曲音乐厅等民生公共服务项目,更是形成了以吾悦广场、福朋喜来登、海曲坊、双子塔等为主体的高端服务业集群。这是一座舞台,项目建设风生水起,热情似火……隆冬时节,日照大地各个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人员忙碌。现代服务业塑造城市发展新优势,并扮演着连接和耦合的作用,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日照邮轮文旅主题酒店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计划年底完成项目主体建设。
日照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暨冷链物流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约480亩,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批发交易区、检验检疫区、冷链物流区、仓储加工区、电子商务区、中央厨房区、市场管理区、商务配套区、国际农产品会展会务区、国际农产品批发交易区、跨境电商区,新增库容3—5万立方米,预计年周转肉类、海产品等20万吨,服务商家近百家。在高新区,日照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暨冷链物流园项目新办公楼已投入使用,符合预售条件的商铺也已销售完成。资源量有限,资源循环利用意义非凡。
截至2023年底,营运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货车达到561辆,同比增长88.8%。近年来,我市全面推广应用新能源运输车辆,全市主城区在线运营公交车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占比100%,城乡公交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到83.2%。(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建玲)。近年来,我市全面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深入实施节能减排降碳全民行动,举办全国生态日、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
该项目预计今年建成,建成后年处置利用污泥固废6.5万吨,生产纸板16.5万吨,实现资源化利用。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近日,走进山东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6万吨亚太森博绿泥、铁泥资源化利用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各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建设中。
在日照,出门短途骑自行车,路途较长选择乘坐新能源公交车,很是方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绿色低碳出行行列。我市积极构建市级层面1+N政策体系,印发实施《日照市碳达峰工作方案》,配套出台节能减排、工业、标准计量体系等分领域方案。聚焦双碳,政策先行,方向才明。在华能莒县长岭一期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光伏场区支架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中,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有成片的光伏板连成蓝色海洋,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通过电网向外输送绿色能源。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生产绿电约7643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3万吨。绿色节能低碳,孕育发展生机。在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从节约型机关到绿色商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创建,从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到无废城市加快建设,如今,减碳低碳已从政策和企业行为层面,走进寻常百姓身边。
在推进节能增效循环利用上,我市编制印发《日照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明确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八大支撑体系,制定印发《关于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各项有力举措,管理好用能节奏。我市积极推进工业三余利用,实施了日照山钢余热民生与渔业融合利用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让东港区涛雒镇8个社区4000余户居民、700多个海产养殖户用上了清洁热源。
印发《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监督管理和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方案》,指导督促重点碳排放单位加强碳资产管理。我市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及青岛连接线正式开工,坪岚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岚山疏港铁路、山钢铁路专用线正式通车运营。
市区内建设运营公共自行车网点543处,累计骑行2507万人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35万吨。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石臼港区西区自动化集装箱堆场正在加快改造,推进无人集卡等远程控制技术应用,实现集装箱作业全面智能化,绿色低碳发展贯穿交通运输发展脉络。放眼日照大地,一个个项目向着绿色低碳节能全面进发,落地见效,并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一幅由绿色节能低碳交织成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铺陈开来。目前A区纸机车间混凝土结构、B区污水处理车间、C区制浆车间、D区仓库桩基工程均基本完成。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225.4万千瓦、同比增长30.5%,绿色低碳不仅点亮了提质增效的火花,更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绿色节能低碳不仅仅是政府、机关和企业的事,更需要每位市民参与其中。近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
在推进节能增效循环利用上,我市编制印发《日照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明确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八大支撑体系,制定印发《关于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各项有力举措,管理好用能节奏。我市积极推进工业三余利用,实施了日照山钢余热民生与渔业融合利用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让东港区涛雒镇8个社区4000余户居民、700多个海产养殖户用上了清洁热源。
石臼港区西区自动化集装箱堆场正在加快改造,推进无人集卡等远程控制技术应用,实现集装箱作业全面智能化,绿色低碳发展贯穿交通运输发展脉络。我市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及青岛连接线正式开工,坪岚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岚山疏港铁路、山钢铁路专用线正式通车运营。
从节约型机关到绿色商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创建,从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到无废城市加快建设,如今,减碳低碳已从政策和企业行为层面,走进寻常百姓身边。近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我市全面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深入实施节能减排降碳全民行动,举办全国生态日、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我市积极构建市级层面1+N政策体系,印发实施《日照市碳达峰工作方案》,配套出台节能减排、工业、标准计量体系等分领域方案。
同时,制定印发《关于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日照济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华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建为第二批山东省再生资源产业园,节能增效成果正在逐步显现。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清洁能源用钢及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立项,7个项目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计划立项。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225.4万千瓦、同比增长30.5%,绿色低碳不仅点亮了提质增效的火花,更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建玲)。
绿色节能低碳不仅仅是政府、机关和企业的事,更需要每位市民参与其中。在华能莒县长岭一期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光伏场区支架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中,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有成片的光伏板连成蓝色海洋,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通过电网向外输送绿色能源。
该项目预计今年建成,建成后年处置利用污泥固废6.5万吨,生产纸板16.5万吨,实现资源化利用。目前A区纸机车间混凝土结构、B区污水处理车间、C区制浆车间、D区仓库桩基工程均基本完成。近年来,围绕双碳目标,我市持续健全完善双碳政策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加速实现绿色发展,绿色越来越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除了政策加持,我们还持续强化金融、科技的政策支撑,加大绿色贷款力度,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截至2023年底,全市绿色贷款余额304.07亿元,较年初增加93.92亿元,增长44.6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4.88个百分点。聚焦双碳,政策先行,方向才明。
在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资源量有限,资源循环利用意义非凡。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广应用新能源运输车辆,全市主城区在线运营公交车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占比100%,城乡公交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到83.2%。截至2023年底,营运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货车达到561辆,同比增长88.8%。